本文目录一览:
微信的聊天记录会被腾讯监控吗?
现实中,我们会发现,今天刚刚和同事或者朋友在微信上聊了一下家电,结果朋友圈或者头条、淘宝这些平台上马上就会有类似相关的产品推荐,说没被监控,估计大家都不相信。
其实严格来说,这个不算是监控,因为这个是我们授权的,目前我们安装APP基本上都会有提示说要求你同意授权读取通讯录、信息等等,如果未授权常常无法使用这个APP,而一旦你授权,这些APP就有权读取你的记录,包括你的浏览记录、操作记录等等,所以每次我们在百度上搜索什么产品或者在微信上聊相关产品等等,下次打开其他有推广的APP,这些APP就会根据你的记录推荐相关的产品(并非直接说读取你的微信内容,估计微信也不允许,而是你输入法输入时,它就能读取到输入的记录),这是我们授权的,不算被监控,除非你不打算使用这个APP了。
微信会不会监控我们的所有信息?
只是推荐关键字的商品信息之类的影响较小,但是我们常常在微信上聊及诸多隐私,这些有没有被微信记录才是最严重。这方面不仅仅是我们个人臆想,连大企业的老板也都这么认为,在2018年珠海正和岛新年论坛上,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表示, 现在的人全都透明了,没有任何的隐私和信息的安全。 比如我们的电话、微信,我心里在想,马化腾他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得,随便看 。
不过对于李书福的说法,腾讯的高管立马否认,并且在当天发了一份声明,说腾讯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对监控一事完全否决。
但是这个回应并没有人相信,因为微信随意盗用客户的资料是马化腾自己曾经承认过的,在2017年12月6日的全球财富论坛上,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腾讯通过十亿张照片的大数据,已掌握几乎每个中国人的长相变化,能预测未来样貌 。
试问腾讯如果不读取用户的上传资料,又如何得知用户的照片?所以说腾讯的回应只是一个遮羞布而已,特别对于竞争对手,决定是腾讯的重点监控对象,这也是现实中很多企业内部要独立在开发一个办公系统及聊天软件的原因,因为涉及商业机密的,通过微信来沟通交流,可能今天说完,明天就被别人抢先一步了。
总结
在中国,这个基本是每个人都没法避免的一个问题,APP要想使用,你就必须授权给他读取的记录,其他的APP还仅仅只是读取,而微信这类社交是完全可以记录下来甚至打包上传,在国内,没啥隐私可言,大数据杀熟就是最好的解释。
微信聊天记录会不会被监视?
不会,监视是犯法的。
微信(WeChat) 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由张小龙所带领的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
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8.06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000个,广告收入增至36.79亿人民币,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
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0年12月,iOS端微信更新至7.0.20版本,同时,个人资料页多了一项“微信豆”。2021年1月21日,微信更新至8.0版本。2021年7月,在最新推出的8.0.8版本中,微信不仅可以同时登陆手机、PC/Mac设备,还增加了平板设备的同时登陆功能,这也就意味着,平板设备在微信的使用逻辑中已经与手机和电脑处于平级,用户可以同时登陆的设备数量也达到了3台之多。
实时监控微信聊天记录是真的吗?
如果微信后台监测到你们在聊一些敏感的话题,就会记录下来,有可能是实时监控,也有可能是聊天记录保存至服务器后台,留着后备,当做证据。
监控手机微信聊天记录是真的吗?
是真的,确实有这种软件存在的,所以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不要中毒了
微信聊天记录是否会被监听?
不会被监视。
微信聊天记录属于个人隐私,微信的聊天记录记载个个人的相关信息或一些秘密属于个人隐私他人不能随意查看。
中国著名的法学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新宝教授把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总结为以下十类: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