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华为终于正式发布鸿蒙系统,这次的系统都有哪些“黑科技”?
- 2、你们知道那些手机黑科技?
- 3、2021年手机行业的黑科技有哪些?你最喜欢哪种黑科技?
- 4、手机界的那些黑科技,你最喜欢哪个?
- 5、2021年手机黑科技盘点:旗舰屏幕的几个关键词
- 6、2021年手机黑科技盘点:影像技术突破的手机
华为终于正式发布鸿蒙系统,这次的系统都有哪些“黑科技”?
鸿蒙系统还是有一些黑科技融入在里面的,这次鸿蒙系统搭载了818鸿鹄智慧芯片以及其他的两颗智慧芯片,使协同工作能力有所增加。并且这是华为旗下的荣耀系列发布的搭载鸿蒙系统的第一款终端智慧屏,这款智慧屏的发布,会将大量的高新科技融入到大屏领域,为我们的智能家居生活开创的新的篇章,也会逐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这款智慧屏通过升降式AI摄像头实现了视频通过功能,实现了屏幕和手机之间的交互,这样一来就为我们的智能家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能够实现更便捷的全局控制。同时,通过手机和屏幕之间的交互,可以实现闪投和控屏等功能,使得操作更加便捷。
此次华为鸿蒙系统主要打造的方向就是智能家居,通过多终端的模块化设计,达到一个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宏观的智能控制。并且,此次荣耀智慧屏之所以会搭载鸿蒙操作系统,就是因为智慧屏的硬件达到了相应的兼容性,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可以适配各种应用场景。
此次智慧屏的推出打破了一般的单一硬件设备的局限性,实现了设备之间的无缝衔接。在使用体验上,我们可以在手机和智慧屏的切换上达到一个无缝的衔接。我们可以将手机通过切换到智慧屏上,通过智慧屏的AI摄像头、还有高音质的通话功能、已经流畅的画质和宽大的屏幕,给我们更好的视频通话体验。
你们知道那些手机黑科技?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得以应用到智能手机上。这些黑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便捷,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2016年,值得点赞的黑科技技术应用有哪些。虹膜识别:更加安全的支付技术面部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这些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直在高速的发展。从2001年开始,世界第一个实时人脸识别系统由微软开发。当时,这套系统并不完善。比尔盖茨向记者演示时,甚至需要工程师精心调整灯光,并安排好摄像的角度甚至表情。直到2013年,三星才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但这个时候,正面按压式的技术首次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如日中天的iPhone 5s以及各大手机厂商先后将指纹识别应用至手机上,面部识别技术从此便成了路人。至于虹膜识别的手机商用化,还是最近一年的事情。虹膜识别技术有两个特殊的点是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难以比拟的。第一,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保持不变。脸型可以改变,指纹可能磨损,但是虹膜是最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变性的生物特征;第二,虹膜具备活体性,不能脱离人体进行识别,从而杜绝了“断指解锁”之类的风险,安全性更高。另外,指纹识别需要手指与感应器进行接触,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指纹数据被盗的风险,而无需接触的虹膜识别就无需担心这个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虹膜识别技术将在智能手机上得以普及,更好的保护我们线上金融财产安全。虹膜技术解锁手机SIM卡托管:国内免漫游套餐秒变全球免漫游一家叫旅信科技的公司今年推出了“RoamingFree”SIM卡托管技术,能够将SIM卡与手机Modem脱离耦合。一方面SIM卡和手机可以彻底分离;一方面可以通过App完全实现OTT形态的基于用户真实号码的语音/短信业务。对于最终用户来说,简单地说实现两个功能:一个是全球无漫游,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都享受国内资费,没有国际漫游费;一个是手机多卡多待,实现iPhone的双卡双待。如果你的SIM卡中含有通话套餐,那么即使在境外,该套餐依旧有效。也许你觉得这项技术没什么了不起,出国随便下载一个网络电话或使用微信语音也ok。请注意,SIM卡托管技术厉害的地方不在于你能打个什么免费网络电话,这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重点是它将网络电话与运营商的SIM卡体系结合,使得国内手机号码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免漫游的在线状态。对于出国人群,尤其是商务人士来说,绝对是一款必备神器。使单卡手机实现双卡双待的功能,是SIM卡托管技术能实现的另一个功能, 相比普通的“苹果皮”,该技术更有优势。苹果皮实际上就是一台没有屏幕的手机,而使用SIM卡托管技术的智能硬件价格不到苹果皮的一半、且更小巧轻便,充电30分钟使用15天-30天的超长待机时间也足以秒杀所有产品。(图为采用旅信SIM卡托管技术的智能硬件:双享号)目前,这家公司联合品牌商推出了多款智能硬件设备,包括挂坠形态的双享号、手环形态的拉卡拉双卡手环、手机壳形态的双子座和随身电源形态的联想充电宝等。由于该技术芯片体积非常小,各大手机厂商也开始跟旅信建立合作,相信不久应该就会有成熟的手机厂商使用该技术。目前旅信已经覆盖全球近一半的国家及地区,每天都为用户节省成千上万的国际漫游费用。(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旅信系列智能硬件的全家福)充电技术:充满期待的未来你有被OPPO“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给震撼到吗?别激动,其实从整个电池发展史上来看,这并不是什么革命性的创新和突破。目前主流智能手机标配的“快充”、“闪充”,只是将普通的锂电池充电,变成了大电流、大电压充电。从莱顿瓶到伏打电堆,再到今天的锂离子电池,不得不承认的是,电池技术已经进入了发展瓶颈。从原理上来说,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电池很大程度上没有多少改变。本质上,它还是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等几个部分组成。电池性能提升,只能从新材料上入手。不过,元素周期表毕竟有限,可供试验和研究的新材料并不多。现代电池领域的科学家、磷酸锂铁之父John Goodenough就认为从材料角度进步和提升变得越来越困难。专注高能电池的美国Envia Systems公司预测2021年前多数电池电量不会翻倍,该公司从1995年起历经十多年发展,在2007年才实现电池储能翻一倍,此后,电池储能增幅再没能超过30%。不过,在现有电池技术上的进步,倒让不少工程师们、也让普通消费者们看到了希望。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Chen Xiaodong在材料界顶级期刊AM上发表了他的最新成果。他们发明的新型锂电池,能够在2分钟充70%的电量,充电次数寿命达到了10000次。而目前传统锂电池充满需要4小时,且仅仅只能充500次。尽管只是实验结果,Chen有信心在2年内初步实现商业化。通用汽车公司的科学家们也在实验室中制造了新型的高容量锂硫电池,可实现快速充电,而且比现有锂离子电池续航能力长上2倍。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电池技术突破瓶颈,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手机充电五分钟,使用15天,也许不会令人感到激动,但如果充电半小时,续航1000公里的电动汽车是否会让人打开眼界?你要知道,特斯拉在今年4月发布的Model 3,续航里程已经达到346公里。别着急,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驾驶电动汽车、坐上电动飞机航班了。无线充电,鸡肋的存在?说完电池技术,我们来看看充电领域的发展情况。如果你是一个电子设备发烧友,一定听说过手机无线充电的功能。不过因为整体受到技术的限制,绝大多数无线充电设备都停留在充电座和充电板这样一个形态。根据个人习惯和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充电过程手机不能移动、充电时间慢、充电板需额外购买且价值不菲等原因,导致无线充电技术未能广泛普及。(充电板式的无线充电设备)尽管发展不利,但一些企业仍在致力于解决无线充电的种种问题,我们来看看其中颇有前景的几种。首先,是高通的WiPower技术,它兼容Rezence标准,但不同之处是基于共振而不是线圈感应技术,也就是说任何金属外壳的智能手机、pad、笔记本都可以进行WiPower技术进行无线充电,另外在充电速度、充电位置等方面也有更好的标准。(WiPower技术所展示的共振充电)另一种标准,则是多模无线充电。A4WP和PMA两大无线充电标准合并后,开始大力发展这种技术,目前已经与NuCurren、Broadcom合作,研发多模天线。不过,相比共振技术,多模仅仅是提升兼容性,充电原理依然是线圈技术,所以它更像是一个“创可贴”。其他方面,Energous公司的WattUp技术听上去很有趣,它采用了新型的远距离射频信号技术,目前已经可以实现4米的隔空无线充电,设备不需要放置在充电板上(当然手机需要装上一个手机壳)。该技术可以被认为是无线充电2.0标准,它提供的无线充电体验非常接近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在使用中近距离为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无需对产品设计做出妥协或增加成本。除了以上四种技术,你还期待智能手机加入哪些神奇的功能呢?不管怎样,过去未去,未来以来,更多神奇的黑科技将在未来10-20之内以你无法想象的速度进行蔓延和普及。你期待吗?
2021年手机行业的黑科技有哪些?你最喜欢哪种黑科技?
在过去的一年中,手机行业的创新没有丝毫停止过。不少厂商推出旗下搭载黑科技的手机吸引消费者,比如有三星的LTPO技术,小米的硅氧负极电池+67w无线充电技术和华为的计算光学技术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小米的硅氧负极电池+67w无线充电技术,因为我自身就是小米深度用户,这次的黑科技大大改善了大倍率充电性能,有效减轻大功率充电下的温升。而且还解决了电池循环寿命短的问题。
小米液态镜头技术。
事实上,液态镜头的原理与人眼相似。人眼的原理是外部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将图像聚焦在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进行成像。如果人眼想看得远或近,它需要通过肌肉调整镜头的形状,以改变屈光度来保持图像清晰。然而,手机镜头中的多个镜头用于光学校正。手机镜头通常不能进行光学变焦,但使用液体镜头可以实现变焦。液体透镜包裹在一层液体薄膜中。通过改变张力,液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就像人眼的晶状体一样。
华为计算光学技术
华为的计算光学技术通过业界领先的“全局”图像信息恢复系统,利用计算光学纠正图像信息进入光学系统过程中产生的畸变和信息丢失,从而高度还原原始图像信息。通过搭建一座“真实世界成像系统后处理算法”的桥梁,我们可以在系统层面上消除假存真,记录和恢复真实世界的光影。
新的一年手机行业会在哪方面发力?
目前,手机厂商仍将摄影领域作为主要突破点。目前,自媒体行业非常盛行,相机独特的功能和昂贵的价格让一些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我认为后面手机厂商将主要突破摄像拍照等技术,尤其是优化相机算法这方面,这样更多不了解参数的人可以拍出更好的照片。第二点是屏幕。芯片性能的不断增强可以让手机使用更好的屏幕,而更好的屏幕可以带来更好的卖点。
手机界的那些黑科技,你最喜欢哪个?
第一,全面屏。全面屏设计虽然小米在2016年年底就在小米mix上用过了,但是在2017才兴起,引领了一次手机外观的潮流,屏占比变得更高更好看。而全面屏我觉得还是要小米mix系列以及iPhone X做得最好,别的手机厂商都只是用18比9的屏幕就宣称全面屏,只有它俩才把才把“全面”这两个字贯彻得较为彻底。
第二,指纹解锁按键和品牌logo结合在了一起。一开始我是没有注意过坚果手机这个品牌的,毕竟身边也没什么人用过,只知道它是锤子旗下的品牌。但是当我看到这个设计时我被迷倒了。其实自从有指纹解锁这个功能以来我就在想为什么没人把logo放在这上面,特别是后置指纹解锁,本来加了个按键就看起来不太舒服,结合logo不是能看起来更美观吗?坚果Pro2这款手机做到了。
第三,人脸识别技术。这项黑科技虽然不算首创,华为手机一直以来都有这项功能,但是在iPhone X身上却得到了技术的提升,这项设计不仅能够像指纹解锁一样瞬间认出你,还能够识别一些假脸和视频,防止系统被骗。在安全方面不亚于指纹解锁。
2021年手机黑科技盘点:旗舰屏幕的几个关键词
苹果iPhone13系列的发布再次引爆了市场对于手机屏幕的关注,在大家都上高刷新率屏幕的时候,苹果在iPhone13系列上用上了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技术,让手机能根据使用场景实现屏幕刷新频率的动态调整,最低能实现10Hz的刷新频率。实际上作为后进生,苹果iPhone系列还是首次进入高刷时代。相比之下,安卓阵型的显示技术可谓百家争鸣,而其中不乏领导行业风向标的旗舰机型。
纵观2021年的手机市场,我们不难发现,除了苹果iPhone13系列上的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技术外,还有不少新的屏幕技术被应用到手机上,这些技术旨在改善屏幕显示效果,带来更好多色彩表现以及更流畅的视觉体验。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1年手机屏幕的几个关键字。
LTPO
LTPO的全称是“ 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翻译成中文是“低温多晶氧化物”,是目前OLED屏幕主流LTPS与 IGZO方案的结合体。LTPO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早在2019年时候,Apple Watch 4以及Apple Watch 5手表便率先采用了LTPO屏幕。而在今年发布的一加9 Pro上也率先将这个技术应用到手机上,LTPO技术带来更低的功耗。根据LTPO的特性,该技术可以让电子以更快的速度通过晶体管,减少点亮时间以降低屏幕所需要耗费的能量,让屏幕从材质端开始省电。
ProMotion和自适应刷新率
基于LTPO技术,可以让手机屏幕实现动态刷新率,从最高的120Hz到最低的1Hz都能实现。苹果iPhone13系列上,ProMotion让手机屏幕根据使用场景实现120Hz到最低10Hz的自适应。然而,一加9 Pro早于iPhone13系列之前就已经基于LTOP屏幕技术实现120Hz到最低1Hz的自适应屏幕刷新频率。
自适应刷新频率可以游戏、微信、微信等的使用场景下提供120Hz的高刷新频率,带来更流畅的视觉体验。在阅读、浏览图片这些场景下,屏幕的刷新频率自动降低,在禁止的场景中甚至可以做到1Hz的刷新频率,低刷新频率能更有效省电,从而提升手机的续航表现。
1920hz高频PWM调光
我们知道,OLED屏幕拥有PWM和DC调光两种调光方式,由于OLED屏幕自发光的特性,采用PWM调光更适合OLED屏幕。PWM调光是通过“亮屏-灭屏-亮屏-灭屏”这种亮暗不断交替,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来控制屏幕亮度。然而,市场上大部分的手机都是采用低频的PWM调光,PWM的频率在240Hz左右,人眼在超过70Hz的频闪下基本上感受不到闪烁,而240Hz的频率已经能满足人眼的视觉需求。
高频PWM调光是综合素质更高的新一代手机调光方案,高频的PWM调光能有效改善屏幕闪烁的问题,荣耀50系列使用了最新的1920Hz高频率PWM调光方式,将屏幕的“亮屏-灭屏-亮屏-灭屏”的频率提高,在亮度的时候可以带来更舒适的显示效果,也让屏幕闪烁感消失。
8192级亮度调节
8192级亮度调节在去年的一加8T上已经应用,今年一加9 Pro上也沿用了这个技术,也有部分手机厂商将这个技术应用到高端手机当中。一加手机上使用了2个环境光传感器实现更精准的环境光检测,结合亮度调节算法,实现8192级亮度调节,无论在任何场景下,都能给眼睛最好的体验。
原生10Bit显示
进入2021年,采用10Bit屏幕的手机也越来越多,不管是真10bit显示还是抖动的10Bit显示,都是屏幕技术的进步。基于10Bit显示,能提供10亿色的颜色显示,这样可以让手机屏幕显示更为丰富的色彩,让颜色和灰阶过渡更为自然顺滑,减少色彩断层的出现,提升手机的色彩显示能力。一加9 Pro在本年初率先支持原生10显示,并通过了专业检测机构DisplayMate A+评级。
HDR10+
HDR10+在今年依然是高端手机屏幕的标配,可以看到不少的高端手机的屏幕都通过了HDR10+的认证。HDR10+是由Samsung创建的一种HDR(高动态范围)格式,HDR10+通过添加动态元数据,能够对亮度和对比度进行逐个场景优化,使得明亮区域和暗场区域的细节更加丰富,为用户提供始终都能提供最为优质的视觉效果。HDR10+的自动调节可以通过增加用于适配调整的动态元数据,使显示终端能够根据场景特征进行自适应调整,扩大显示器及其接收信号的范围,从而可以再现更多色彩兼顾高亮和暗部细节改善。
2021年的手机屏幕技术也不断在进步,而大家的关注点不仅是色彩显示上,也在屏幕刷新率上,随着新的屏幕技术应用,让手机的屏幕显示更为出色,也让屏幕更为省电,带来更好的显示效果。展望2022年,手机屏幕技术也将会往自适应刷新频率的方向发展,屏幕也不会成为手机的耗电大户,也有利于手机续航的提升。
2021年手机黑科技盘点:影像技术突破的手机
2021年已经接近尾声,在2021年,手机行业在影像技术上可以说是取得突破的一年,包括计算光学、自由曲面镜片、微云台等等新技术的应用,让不少旗舰手机上的影像技术得到了飞跃。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1年拥有影像技术突破的手机。
华为P50系列:计算光学
华为P50系列还加入了计算光学技术,弥补光学镜头的不足,为P50系列推出的“计算光学”概念,堪称业界画质改良和行业革新的一个新引爆点。“计算光学(XD Optics)”技术通过业界领先的“全局式”图像信息复原系统,用计算光学的方式,来修正图像信息进入光学系统过程中导致的像差和信息损失问题,使原始图像信息高度还原。通过搭建“真实世界-成像系统-后处理算法”的桥梁,在系统层去伪存真,记录和还原现实世界的光影。
华为P50系列还支持原色引擎,通过软硬件配合与全色域2000+色彩调较,模拟出人类感知色彩的软硬件流程,让色彩也能“所见即所得”。华为P50系列还搭配上新一代环境光谱信息采集系统,采用10通道多光谱传感器,能让色彩覆盖更广、更准,真实还原环境、妆容与自然原色。
荣耀Magic3系列:融合计算摄影技术
荣耀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基于Honor Image Engine计算平台,带来全镜头参与,全焦段融合,全芯片异构的软件优化影像技术解决方案。荣耀Magic3系列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能同时调用主摄、黑白摄像头、长焦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通过这些摄像头提供的信息源,进行多模态信息的融合,实现更丰富的图像信息捕捉,实现全场景、全焦段拍摄都更加清晰的效果。
荣耀Magic3d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是基于HONOR Image Engine计算平台,从技术底层解决手机拍照遇到的三大痛点,带来影像能力的重构,并在AI技术的支持下能支持芯片平台异构,不受芯片约束,跨芯片平台统一影像风格,同时通过RGB、灰阶、光谱、深度等多维度信息综合优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镜头参与,全焦段融合,全芯片异构的软件优化影像技术解决方案。
一加9 Pro:一加 | 哈苏 手机影像系统
一加手机与拥有长达80年相机发展经验的相机著名品牌哈苏,两个品牌强强联合打造具有一加 | 哈苏 手机影像系统的最新安卓影像旗舰——一加 9 Pro。一加 9 Pro也花重金与sony打造了IMX789 4800万像素的主摄传感器,拉开了一加手机拍摄新体验。
在一加丨哈苏 手机影像系统中,一加与哈苏建立了一套全局色彩解决方案:哈苏自然色彩优化。由一加影像实验室重新开发自动化色彩计算和校准算法,并在调试过程中与世界顶级的哈苏大使合作,进行了数百种复杂场景的色彩优化,用哈苏自然色彩优化诠释影像之美。
针对专业用户的需求,一加深度融合了哈苏相机的特色,设计了一套强大的专业拍照模式:哈苏专业模式。该模式拥有高达12位色深的捕捉能力,可以灵活调整快门速度、感光度、白平衡等多种参数,还可以通过利用峰值对焦功能,快速实现精准的对焦体验。
OPPO Find X3系列:自由曲面镜片、显微镜头
OPPO的Find X3系列在影像技术上带来不少的突破,除了拥有强悍的双主摄外,还应用上了自由曲面镜片、显微镜头等的技术。OPPO Find X3系列搭载了一颗 300 万像素显微镜头,支持行业最高的 60 倍放大,而且这颗镜头自带独立的补光灯,能让手机拍摄比微距更细的影像。
另外,OPPO Find X3 的超广角镜头所采用的是自由曲面镜片,相比非球面镜片高达 10% 到 20% 的畸变率,自由曲面镜片仅有 1% 的畸变率,几乎消除了超广角产生的畸变现象。
vivo X60 Pro+:vivo蔡司联合影像系统、微云台
X60 Pro+搭载vivo蔡司联合影像系统,可让智能手机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实现优秀的拍摄效果,这是vivo和蔡司将光学系统小型化、差异化、效率最大化的综合体现。这套vivo蔡司联合影像系统包含采用GN1传感器的超大底镜头、超广角微云台镜头、专业人像镜头和超长焦潜望镜头,具备高分辨率的特性,可改善色散、眩光、紫边和鬼影等等各类光学问题。同时,X60 Pro+还采用了蔡司T*镀膜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镜头的透射率,减少眩光,显著提高图像质量。每一次拍摄都可以获得更纯净、清晰的画面。
vivo X60 Pro+行业首创超广角微云台主摄,采用了4800万像素的IMX598传感器加第二代微云台的结合,拥有14mm等效焦距,可以实现114度的超广角拍摄且无需矫正。配合第二代微云台和为超广角调校的夜景算法的加持,可以轻松拍出超清超广角夜景大片。
小米11 Ultra:“夜枭”算法
在小米11Pro与Ultra上,小米使用了刷新业界记录的1/1.12英寸大底传感器,也加入了优化弱光拍摄的“夜枭”算法,为挑战和超越传统相机打下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
算法能够带来噪声小、手持稳、色彩准三大优点,通过创新的深度学习 AI 算法,突破了暗光视觉极限,实现了在即使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下,依然能拍出清晰、明亮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