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电影《熔炉》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事件的原型是什么样的?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事情被披露是在2005年,电影在2011年上映。电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民众纷纷呼吁重审一起当年的旧案,因为此事法院还重新立法,这条法律的名字就是由该电影的名字命名。整个案情和处理结果太匪夷所思、影响极其恶劣,判罚却点到为止,案情有多恶劣呢?
在里面饰演校长的演员张光,拍完这部电影后才发现,他所塑造的人物对他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妻子3天没有跟他说话,儿女们很少回家,在路上和陌生人偶遇,对方都会瞪大眼睛看着他绕道而行,或者在他身后指指点点,甚至有人当着面骂他。在釜山电影节上两个妇女看到张光后直接被吓跑。
这部电影就是轰动一时的《熔炉》,熔炉事件原型在2005年被揭露。事情发生在韩国,讲述的是一所私立聋哑学校里发生的事,该校经营完全自主,不受其他部门约束,被外界定义为一所福利性单位,每年还可以拿到国家的补助。学校的官网上写到,“学生城市努力,充满爱的仁爱学校”。
但是学校里却是另外一幅画面,学校里从校长到职工数十人多年来持续对该校的聋哑学生进行施暴和性侵。直到2005年一个叫全应燮的老师被学校诬赖性侵学生,全应燮暗地里向当地关爱身心障碍的有关部门举报。这次举报让光州仁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本来面貌出现在民众的视野内,证据记录了该校从校长到老师从2000年开始对住宿的学生进行侵犯,受害学生年龄从7岁到20岁之间。
为了能举报成功,全应燮继续收集校方罪证,一位律师得知此事,与全应燮取得了联系,希望将整个案件的真相原原本本揭露出来,让真凶能够伏法,还孩子们一个公道。可惜校方有着深厚的背景,参与调查的老师和律师聘请的几个助手相继遭到校方暗杀。
律师事务所迫于压力将这位律师解雇,没多久这位律师被查出罹患癌症,律师并没有放弃,仍带着听障学校的三个受害孩子继续抗争,长达七年之久。治疗这位律师的医生听说此事,也加入到抗争的队伍中来,希望能将事件的真相还原,可惜仍是事与愿违。
案件如期审理,一审判决,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决定只举报其中的6人,只有4人受到审判,情节较严重的校长和主人分别被判处5年和10个月监禁,2名被实锤有过性侵行为的老师皆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此结果一出在韩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就在大部分民众对判罚不服的情况下,案件迎来了二审判决。
二审判决的结果是:由于校长和主任之前没有过任何不良记录,且与被害者家属达成协议,改判为缓刑,两人连监禁都免了。坊间传闻是因为校长用公款贿赂了受害人家属,除了利诱之外还涉及到威逼。
看到这样的判决结果,三个孩子中最小的那个孩子失去了对人生的希望,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只有死才能解脱,这个男孩试图拉着侵犯他的老师同归于尽。另外两个孩子则被孤儿院强行带走。
律师没有放弃,他仍在不停抗诉,最后因抗诉而被高压水枪击倒,之后再也没有起来。律师走后,医生仍没有放弃,他仍在坚持,最终他发现真相虽然就摆在眼前,但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以死明志。无计可施的医生选择了自杀,自杀前他留下了几万字的遗书,把事情的真相全部写了出来。遗书最终出现在网上,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听障学校开始整改,原以为医生的牺牲是值得的,结果在两年后失望再次降临。
2007年,光州仁和特殊教育学校在整改后重新开学,而之前那些涉事的职工继续在学校内工作,不管当地民众如何抗议,学校仍在运作。
2008年,韩国一位女作家读到有关报道,亲自来到光州和受害的孩子们相处多日,写出了以真实事件为原型的小说《熔炉》,文章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当被告被轻判,翻译将判罚结果以手语的形式宣布后,法庭内充斥着聋哑学生的惊呼声,在那一刻,我仿佛也听到了一个我从未听到过的呐喊声。
《熔炉》在2009年正式发表,此时娱乐明星孔侑正在部队服兵役,收到了长官送给他的礼物,这个礼物就是小说《熔炉》,读完这本小说,孔侑也被震撼到。退伍后,孔侑一直惦记着《熔炉》,他与经纪公司四处筹措资金,终于让电影版《熔炉》能够顺利开机。孔侑在剧中担任该剧的男主角。2011年9月,电影《熔炉》正式上映,电影一上映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影片上映仅仅两日,网络上就有2万多名观众签名,要求相关部门重审当年的旧案。
迫于社会的压力,影片上映第6天,光州警方开始重新立案、重新取证、重新调查。经过调查,之前的判罚太轻,韩国法律规定,性侵身障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受害者如果属于幼童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之前那两个老师只被判了两年,显然是无法平息众怒的。可惜按照韩国的法律,两人已经过了7年的追诉期。韩国民众因此要求提升量刑标准并废除追诉期。经查证,该案件有14人涉嫌性侵,学校的校长此时已经死了,将由官方负连带责任,赔偿受害学生。这一次调查发现被性侵的听障学生由上次的12名增加到了30多人。
由于《熔炉》的影响力,韩国修改了有关法律,提高了对听障人士的量刑,并不得缓刑,该法律就以电影的名字来命名——熔炉法。
该电影为何以熔炉命名,直到看了第二遍我才知道作者想说的是社会这个大熔炉。形形色色的人都将进入社会这个大熔炉,通过洗礼成为另一副样子,很有人从熔炉走出来,才发现自己成了自己之前最讨厌的模样。努力、坚持、彷徨、挣扎、放弃、绝望。反抗通常伴随着阵痛,是否应该坚持反抗?
就像老话说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经历过岁月洗礼的我们是否还能保持本色?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奋斗的目标和希望是什么?我们一路砥砺前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熔炉》真实故事原型是什么?
《熔炉》是小说家孔枝泳以发生在韩国光州仁华学校的教师性侵残疾学生的暴力事件为蓝本创作的小说。2011年该小说被改编拍摄为同名电影被搬上大银幕。
《熔炉》是由黄东赫执导,孔刘、郑裕美、金贤秀主演的剧情片,于2011年9月22日在韩国首映,该片改编自孔枝泳基于真实事件创作的同名小说。
影片评价:
电影里折射了任何社会都存在的“铁三角”怪圈,即“权力”、“资本”和“知识精英”的大联合。由此,在刑事和解背景下,观众们会觉得“法官判决不公”。
这种“铁三角”的怪圈自古就有,权力的地位将资本和知识笼络其下,而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一障碍尤为突出。唯有这不沉默的抗争,这点滴的呐喊才能汇聚成力量,回归规范上的平等。
《熔炉》真实事件原型是什么?
《熔炉》真实事件原型是韩国光州仁华学校教师性侵残疾学生的暴力事件。
光州仁和特殊教育学校,一所私立听障学校,标榜着慈善教育的残障学校,下属特殊学校、庇护工厂、社会设施院,受《私立学校法》和现行《社会福祉事业法》双重保护,经营自主,不受外界监督,但同时又是一个能获政府补助,且能向企业募款的社会福利法人单位。
2005年,该校教师全应燮向光州身障者家庭暴力谘商所举报,仁和特殊教育学校有虐待与性侵行为发生。一位韩国男律师得知此事,两人决心为学校孩子讨回公道,他的教师朋友在收集资料过程中,遭遇校长方暗杀。
律师一直为了这件事努力,帮助他的另外几名法律工作者也相继遭到暗杀,重重压力下,律师事务所被迫辞退了这名律师,他拖着3名受害的孩子,身患癌症,坚持在诉讼的道路上艰难地走了7年。
治疗这名律师的医生听说了这件事后,决定帮助他,与之一起奋战。调查结果是,从校长到老师10多人,从2000-2004年期间,对住宿的听障生施暴或性侵,受害学生年龄范围7-20岁。
“熔炉”案7名受害人1985年至2005年期间在光州光山区仁华学校就读期间遭到了学校老师们的性侵。造成原告外伤并被诊断患上“精神压力障碍”和“抑郁障碍”等精神疾病。
案件一审判决,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只举报了6人,最终只有4人受到司法审判,其中校长、总务主任一审分别被判5年、10个月,2名性侵老师被判2年。
二审判决更是让人难以置信,情况发生大逆转,校长、总务主任被认为没有前科,且与被害者家属达成协议而被判缓刑获释,最后也只有学校行政室室长金某和生活指导教师李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和2年。
其中一位男学生受害者,在看到这样的判定结果后,失去了所有的希望,最后,与电影中的结局一样,拉着性侵他的老师,一起撞火车同归于尽,而另外两位,也被孤儿院再次强行带走。
饱受打击的律师,在最后的抗诉中被高压水枪射击,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大夫想继续着抗诉却走投无路,无计可施,最终,他写下了几万个字的遗书,把事情的真相全部用文字写了出来,在绝望中选择自杀了。
《熔炉》电影的创作背景
片中男主角孔刘在当兵服役期间曾读过《熔炉》的原著小说,退伍后他主动向所属经纪公司提议,希望把该小说拍成电影。
孔刘表示,在军队服役晋升为兵长的时候,指挥官送给他一本书作为礼物,就是孔枝泳创作的小说《熔炉》。退伍前最后一次休假时,孔刘通过朋友联系到孔枝泳作家,希望能把小说改编为电影,并且希望能出演该片的主人公。
熔炉是什么
熔炉 róng lú:熔炼金属的炉子。亦用以比喻锻炼人的思想品质的环境。
相似词:熔岩 熔融 熔炼 熔点 熔合 熔断 熔化 熔铸
例如:九月的乡村,是锻铸意志的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