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明确,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生物安全法立法提速,是在当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更有针对性、迫切性。”今天(15日)上午,法学界有关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生物疆域”事关国家核心利益
什么是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法是管什么的?
生物安全涉及“生物疆域”,这里不妨先举几个例子。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域,国土安全关系到国家民族安全的核心利益。同样,每个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生物疆域”,这是国家为了保护生命资源以及与之相关的权益空间。“生物疆域”的安全同样与国家核心利益密切相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频发的严重“生物事件”,使得国防已经突破了陆、海、空、天、电的疆界,拓展至“生物疆域”范畴。
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在《求是》杂志上曾撰文介绍,目前全球生物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新型生物威胁特点明显变化。病原体跨物种感染、跨地域传播,造成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由自然灾害、人为因素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层出不穷;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造成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基因资源流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均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生物安全问题。
贺福初在文中分析,未来生物威胁主要表现形式可能是突发的人或动、植物疫情,与自然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很难分清;病原体可能趋于低致死、高致病、易传播、难追溯的特性;实施手段可能是合成和施放新病原体制造可疑疫情等;危害范围不仅指向生命健康,而且重在威胁社会和政府,以达成政治、经济、军事目的。
贺福初在文中表示,我国作为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面临多种生物威胁。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食源性疾病、动物疫病增加等问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物种灭绝速度加快、遗传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破坏趋势不断加剧。
《生物安全学报》2019年第2期介绍,广西中越边境是中国通往东盟各国的重要通道。近年来,外来入侵植物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的一项调查发现,广西中越边境外来入侵植物共121种,隶属于38科,其中菊科最多,有26种;豆科次之,有11种;外来入侵植物以草本为主,有102种,占总种数的84.30%,原产地来源最多的是美洲,有92种,占总种数的68.66%,人为有意引入有68种,占总种数的56.20%,严重危害的有23种,中等危害的有32种,一般危害的有66种。
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李象钦在当时的调查中分析,外来入侵植物,侵入后能够建立自身的繁殖种群,同时对侵入地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及国民经济都能造成巨大的危害。。
东北—蒙东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五盟市,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国粮食生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玉米、水稻、大豆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0%、40%、45%。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副教授魏毅曾在文中分析,这一地区农业管理水平和灾变应对能力相对滞后,多种重要入侵性和迁飞性有害生物在东北省区间和与其接壤的国家间重叠或交替发生,导致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 调查发现,辽宁入侵害虫有21种,包括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等;吉林省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已达70种,包括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等。东北蒙省区常年发生的病、虫、草、鼠害有100多种,其中对主要农作物造成经济损失的有50余种,导致产量严重损失的有10余种,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733万公顷左右,造成作物产量损失约100亿公斤,防治药剂费用高达120亿元。
生物安全法关注八个领域
“我国几乎所有生态系统均遭入侵,已确认544种外来入侵生物,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贺福初在文章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