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正确防御xss攻击
- 2、为什么要同源策略
- 3、什么是XSS攻击
如何正确防御xss攻击
传统防御技术
2.1.1基于特征的防御
传统XSS防御多采用特征匹配方式,在所有提交的信息中都进行匹配检查。对于这种类型的XSS攻击,采用的模式匹配方法一般会需要对“javascript”这个关键字进行检索,一旦发现提交信息中包含“javascript”,就认定为XSS攻击。
2.1.2 基于代码修改的防御
和SQL注入防御一样,XSS攻击也是利用了Web页面的编写疏忽,所以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从Web应用开发的角度来避免:
1、对所有用户提交内容进行可靠的输入验证,包括对URL、查询关键字、HTTP头、POST数据等,仅接受指定长度范围内、采用适当格式、采用所预期的字符的内容提交,对其他的一律过滤。
2、实现Session标记(session tokens)、CAPTCHA系统或者HTTP引用头检查,以防功能被第三方网站所执行。
3、确认接收的的内容被妥善的规范化,仅包含最小的、安全的Tag(没有javascript),去掉任何对远程内容的引用(尤其是样式表和javascript),使用HTTP only的cookie。
当然,如上方法将会降低Web业务系统的可用性,用户仅能输入少量的制定字符,人与系统间的交互被降到极致,仅适用于信息发布型站点。
并且考虑到很少有Web编码人员受过正规的安全培训,很难做到完全避免页面中的XSS漏洞。
扩展资料:
XSS攻击的危害包括
1、盗取各类用户帐号,如机器登录帐号、用户网银帐号、各类管理员帐号
2、控制企业数据,包括读取、篡改、添加、删除企业敏感数据的能力
3、盗窃企业重要的具有商业价值的资料
4、非法转账
5、强制发送电子邮件
6、网站挂马
7、控制受害者机器向其它网站发起攻击
受攻击事件
新浪微博XSS受攻击事件
2011年6月28日晚,新浪微博出现了一次比较大的XSS攻击事件。
大量用户自动发送诸如:
“郭美美事件的一些未注意到的细节”,“建党大业中穿帮地方”,“让女人心动的100句诗歌”,“这是传说中的神仙眷侣啊”等等微博和私信,并自动关注一位名为hellosamy的用户。
事件的经过线索如下:
20:14,开始有大量带V的认证用户中招转发蠕虫
20:30,某网站中的病毒页面无法访问
20:32,新浪微博中hellosamy用户无法访问
21:02,新浪漏洞修补完毕
百度贴吧xss攻击事件
2014年3月9晚,六安吧等几十个贴吧出现点击推广贴会自动转发等。并且吧友所关注的每个关注的贴吧都会转一遍,病毒循环发帖。并且导致吧务人员,和吧友被封禁。
参考资料:
XSS攻击-百度百科
为什么要同源策略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护cookie,cookie中存着用户的登陆凭证,就相当于用户的账号密码。
想象以下场景,你正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收到一封邮件说你的银行账号存在安全隐患,点击修复。虽然银行的官方网站是,但是想到你的全部家当24块3毛都在卡里,慌乱的你没有注意这么多点击链接输入帐号密码进行登陆。这个网站其实是
iframe src=""
在你输入帐号密码的时候,如果没有同源策略,外部已经有脚本获取你的输入或者直接通过document.cookie窃取了你的信息并且发送给攻击者了。
那有了同源策略,是不是我们的网站就万无一失了呢。并不是,还有很多其他手段威胁到网站安全,比如xss,csrf,clickJacking,本篇文章就简单阐述一下他们的攻击手段和基础攻防(后续添加)。
xss
Cross Site Script,译为是跨站脚本攻击;其原本缩写是 CSS,但为了和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有所区分,因而被迫改名为 XSS。主要分为反射型和储存型。
反射型
反射型的特点是不持久,它的特点是xss的代码出现在访问的链接里,作为一部分输入提交到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响应后返回浏览器,然后浏览器执行xss的代码。
一般攻击者通过邮件或者其他途径发送链接,用户点击之后达到攻击目的。
储存型
存储型和反射型的差别仅在于他的攻击代码会存储到服务器。这种攻击的最典型例子就是博客论坛的留言功能,访问包含这条留言的页面时,就会触发攻击代码。
比如某个论坛的个人中心里的个人简介,我们就可以在里面尝试注入代码进行练习,先来测试可用的标签
scriptapimgbodybuttonvardiviframemetaobjectmarqueeisindex inputselectkeygenframesetembedsvgmathvideoaudiotextarea
发现只有a标签存活下来,再来测试属性
a href onmouseover onclick
xss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于用户的提交内容和接口的返回内容没有进行严格的过滤。
而防止xss的主要手段也是对输入和url参数进行过滤,对输出进行编码,还有就是cookie设置http-only。像常用的vue就有
const decodingMap = {
'': '',
'': '',
'"': '"',
'': '',
'
': '\n',
' ': '\t',
''': "'"
}
来对输入进行进行过滤,还有百度中输入scriptalert(1)/script也会被转译成scriptalert(1)%2Fscript。
至于http-only,严格来说没有阻止攻击,只是阻止了攻击后的cookie劫持。
什么是XSS攻击
XSS攻击又称为跨站脚本,XSS的重点不在于跨站点,而是在于脚本的执行。XSS是一种经常出现在Web应用程序中的计算机安全漏洞,是由于Web应用程序对用户的输入过滤不足而产生的,它允许恶意web用户将代码植入到提供给其它用户使用的页面中。
常见的XSS攻击有三种:反射型XSS攻击、DOM-based型XSS攻击、存储型XSS攻击。
第一种:反射型XSS攻击
反射型XSS攻击一般是攻击者通过特定手法,诱使用户去访问一个包含恶意代码的URL,当受害者点击这些专门设计的链接的时候,恶意代码会直接在受害者主机上的浏览器执行。此类XSS攻击通常出现在网站的搜索栏、用户登录口等地方,常用来窃取客户端Cookies或进行钓鱼欺骗。
第二种:DOM-based型XSS攻击
客户端的脚本程序可以动态地检查和修改页面内容,而不依赖于服务器端的数据。例如客户端如从URL中提取数据并在本地执行,如果用户在客户端输入的数据包含了恶意的JavaScript脚本,而这些脚本没有经过适当的过滤或者消毒,那么应用程序就可能受到DOM-based型XSS攻击。需要特别注意以下的用户输入源document.URL、location.hash、location.search、document.referrer 等。
第三种:存储型XSS攻击
攻击者事先将恶意代码上传或者储存到漏洞服务器中,只要受害者浏览包含此恶意代码的页面就会执行恶意代码。这意味着只要访问了这个页面的访客,都有可能会执行这段恶意脚本,因此存储型XSS攻击的危害会更大。此类攻击一般出现在网站留言、评论、博客日志等交互处,恶意脚本存储到客户端或者服务端的数据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