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xss系统是啥
XSS全称跨站脚本(Cross Site Scripting),为避免与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 CSS)的缩写混淆,故缩写为XSS。
攻击者利用浏览器的动态展示数据功能,在HTML页面里嵌入恶意代码。当用户浏览改页时,这些潜入在HTML中的恶意代码会被执行,用户浏览器被攻击者控制,从而达到攻击者的特殊目的,如cookie窃取等。
反射性XSS
又称非持久型XSS,这种攻击方式往往具有一次性,只在用户单击时触发。跨站代码一般存在链接中,当受害者请求这样的链接时,跨站代码经过服务端反射回来,这类跨站的代码通常不存储服务端。
常见注入点:
网站的搜索栏、用户登录入口、输入表单等地方,常用来窃取客户端cookies或钓鱼欺骗。
常见的几种web攻击方式及原理
一、Dos攻击(Denial of Service attack)
是一种针对服务器的能够让服务器呈现静止状态的攻击方式。有时候也加服务停止攻击或拒绝服务攻击。其原理就是发送大量的合法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无法分辨这些请求是正常请求还是攻击请求,所以都会照单全收。海量的请求会造成服务器停止工作或拒绝服务的状态。这就是Dos攻击。
二、跨站点请求伪造(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ies)
是指攻击者通过已经设置好的陷阱,强制对已完成认证的用户进行非预期的个人信息或设定信息等某些状态的更新。属于被动攻击。更简单的理解就是攻击者盗用了你的名义,以你的名义发送了请求。
一个CSRF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用户A登录了网站A在虚拟账户里转账了1000块钱,用户A在本地生成了网站A的cookie,用户A在没有关闭网站A的情况下有访问了恶意网站B,恶意网站B包含请求A网站的代码,利用了本地的cookie经过身份验证的身份又向网站A发送了一次请求,这时你就会发现你在网站A的账户又少了1000块。这就是基本的CSRF攻击方式。
三、SOL注入攻击
是指通过对web连接的数据库发送恶意的SQL语句而产生的攻击,从而产生安全隐患和对网站的威胁,可以造成逃过验证或者私密信息泄露等危害。
SQL注入的原理是通过在对SQL语句调用方式上的疏漏,恶意注入SQL语句。
可以进口澳洲的食用盐?是否免税
澳洲的食用盐是不能免税的,这需要你办理相关的一些手续证明,才可以从澳洲进口食用盐
网站XSS跨站脚本漏洞怎么解决
可以在这个程序的入口处,加几句:
$temp = strtoupper(urldecode(urldecode($_SERVER['REQUEST_URI'])));
if(strpos($temp, '') !== false || strpos($temp, '"') !== false || strpos($temp,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 false)
{
exit('request_tainting');
}
程序员需要具备哪些东西?
程序员必须要了解的web安全
1.简述
互联网本来是安全的,自从有了研究安全的人之后,互联网就变得不安全了。
1.1什么是安全?
字典的解释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
1.2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安全问题?
类似我们在机场,火车站里面,乘客开始上车之前,都会有一个必要的程序:安全检查。如果没有安全检查我们就会产生我们所谓的安全问题。在安全检查中我们会检查乘客身上是否携带了打火机,可燃液体等危险物品。
从上面我们看出为什么我们会有安全检查呢?归根结底还是信任问题。因为我们的信任关系被破坏,从而产生了安全问题。
1.3怎么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估?
一个安全评估过程,可以简单地划分为4个阶段:资产等级划分,威胁分析,风险分析,确认解决方案。
资产等级划分:明确我们目标是什么,要保护什么。互联网安全的核心问题,其实是数据安全问题。用户的数据也就是我们需要保护的。
威胁分析:找到所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来源,一般采用头脑风暴列举所有的情况。
风险分析:预估造成的损失大小。
确认解决安全方案:安全评估的产出物,就是确认安全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一定要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是由资产等级划分,威胁分析,风险分析,确认解决方案。
2.浏览器安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发现浏览器才是互联网最大的入口,绝大多数用户使用互联网的工具是浏览器。因此浏览器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浏览器安全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2.1同源策略
浏览器的安全都是以同源为基础,它是浏览器最核心也最基本的安全功能,如果缺少了同源策略,则浏览器的正常功能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浏览器的同源策略,限制了来自不同源的“document”或脚本,对当前"document"读取或设置某些属性。
这一策略很重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同源策略,可能a.com的一段JS脚本,在b.com未曾加载此脚本时,也可以随意涂改b.com的页面。为了不让浏览器的页面行为发生混乱,浏览器提出了“Origin”这一概念,来自不同Origin的对象无法互相干扰。
影响“源”的因素有:host,子域名,端口,协议。
2.2恶意网址拦截
恶意网址拦截的工作原理很简单,一般都是浏览器周期性地从服务器端获取一份最新的恶意网址黑名单,如果用户上网时访问的网址存在于此黑名单中,浏览器就会弹出一个警告页面。
3.跨站脚本攻击
跨站脚本攻击(XSS)是客户端脚本安全中的头号大敌。
XSS:跨站脚本攻击,英文名称是Cross Site Script,本来缩写是CSS,为了和层叠样式的CSS有所区别,所以在安全领域叫“XSS”。
3.1XSS攻击
XSS攻击,通常指黑客通过“HTML注入”篡改可网页,插入了恶意的脚本,从而在用户浏览网页时,控制用户浏览器的一种攻击。举个例子:某个黑客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包含了恶意的JS代码,所有访问这篇文章的人都会执行这段JS代码,这样就完成XSS攻击。
3.2反射型XSS
反射型XSS只是简单地把用户输入的数据反射给浏览器。也就是说,黑客往往需要引诱用户点击一个而已连接,才能攻击成功
3.3存储型XSS
存储型会把用户输入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这种XSS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黑客把恶意的脚本保存到用户的服务器端,所以这种攻击就是存储型,理论上来说,它存在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3.4 XSS的防御
XSS的防御是复杂的。
3.4.1 HttpOnly
HttpOnly最早是由微软提出,并在IE6中实现的,至今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标准。浏览器将禁止页面的JS访问带有HttpOnly属性的Cookie。
其实严格地说,HttpOnly并非为了对抗XSS——HttpOnly解决的是XSS后的Cookie劫持攻击。HttpOnly现在已经基本支持各种浏览器,但是HttpOnly只是有助于缓解XSS攻击,但仍然需要其他能够解决XSS漏洞的方案。
3.4.2 输入检查
在XSS的防御上,输入检查一般是检查用户输入的数据中是否包含一些特殊字符,如,等等。如果发现这些字符,则将字符过滤或者编码。这种输入检查的方式,可以叫“XSS Filter”。互联网上于很多开源的“XSS Filter”的实现。
XSS Filter在用户提交数据时获取变量,并进行XSS检查;但此时用户数据并没有结合渲染页面的HTML代码,因此XSS Filter对语境的理解并不完整。甚至有可能用户输入13,直接会把符号给过滤掉,所以一个好的XSSFilter是比较重要的。
3.4.3输出检查
一般来说,除了富文本的书除外,在变量输出到HTML页面时,可以使用编码火转移的方式来防御XSS攻击。和输入检查差不多。